Monday, 26 September 2011

[#2] 基本忍耐力

忍耐, 是自古以來作為“阿信”的最高境界,至高無上的精神形態。每個打工仔打從踏入社會起,第一件要學習的事不是別的,就是學習如何忍耐。

這種精神,忍得到,風平浪靜;忍不到,被人看輕。

記者這份工作與其他工作一樣,少不了忍。打工仔忍老闆或上司、同事、客戶;記者也忍主任、同事、客戶,至於我們的客戶,則是向我們投訴的對象、政客、社團組織、和讀者。

忍耐有時互相推搪工作,互相埋怨且不願承擔責任的同事;忍耐上司無理的道理,兼永遠做錯不肯道歉的性格,他即使要作弄下屬,也要“打不還手”,下屬只有理虧的份。

記者的客戶更有性格,他們比老闆更有老闆樣。在他們眼中,現在的記者不過就是“死要新聞”的人,一個電話撥通,記者就理應撲著應約。

打電話要投訴的民眾,有些大條道理,他說的就是對的,而且喋喋不休,這點實在太像老闆。總之,記者在他指導下必須寫出符合他要求的新聞。
常遇情況1: 你是我的學生=你跟我強調這一句就可以了,其他不用寫。
常遇情況2: 你實在不行=你有沒有搞錯噢,做了記者這麼久,連我的店在哪裡都不知道?
常遇情況3:  我不理=我有新聞給你,你現在馬上給我過來,不然給別報你就損失了“大”新聞!

一些社團組織不理解報章的運作,寫好的文告就要記者登。即使1千字,他們要一字不漏,即使文句不通,行文多語病,他們要原文照錄。
常遇情況1: 命令式指示=我已經寫好了,你記得不要刪除,不然意思就“跑掉了”。
常遇情況2: 冷言冷語=現在大牌了咯,請你們都不肯來,眼中哪裡還看到我們這些小組織。
常遇情況3: 扮失憶=你是哪一間報館的?好像沒有見過你?

政客不必多說了,訪問當下說得彷彿頭頭是道,開始寫稿時才發覺原來毫無內容。在沒有比他們地位高的人物在時,他們才會看到記者的存在。他們最喜歡帶記者遊花園,還在花園裡耍太極,功架不夠,很容易被他們領著走,不過即使百分百專注,到最後也可能只的得到模稜兩可的答案。
常遇情況1: 你聽我說。。。
常遇情況2: 這個不要寫。。。
常遇情況3: 我沒說過。。。

忍耐不意味著屈服,更多時候,它是一種修煉。當發現自己百忍成金時,很多難題自然游刃有余。

Friday, 23 September 2011

[#1] 記者為何寫部落格

延續上一篇《序》,無論你問我或者我問自己,究竟為何記者要寫部落格,甚至天真地幻想,這些文章可能在若干年之後,成為自己心中一本書,一本屬於自己的回憶冊子?

我一直羨慕那些作家有著令人著迷的文筆,但我能寫的僅限於簡潔和直接表達的文字,這些文字除了適合用以記錄生活,頂多只能用在新聞稿上。

做為一個打著“新聞工作者”的部落格,如果你期待專業新聞工作者會在這裡寫出非凡的獨家新聞或精彩的社會評論,那肯定是來錯地方,“這本書”對你而言也並不合格。當然我也很想成為鳳凰衛視那種記者,但我現在不過是這種菜鳥記者,自認為最擅長的採訪,就只有社會新聞。

過去未來得及記錄下的工作點滴,會由這一刻開始記錄下來。這裡頭將提及採訪過的人物感想、採訪線上的樂與怒,喜與悲、還有更多對社會不滿的控訴吧,我想。當然不會少了一些自己認為值得分享的文章或摘錄。

在這裡,我放下記者的專業守則,將日常的客觀態度收起,回歸真我,表達自己的立場。

看到一篇探討“記者為何寫部落格”的文章,有興趣請繼續看:

朱教授先提出記者博客的細分,記者博客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為新聞機構的網絡撰稿。第二類是自由新聞工作者於自己的blog報導新聞。第三類是現職新聞工作者的個人blog。

為 了探討記者寫blog會否影響專業性?為什麼記者要寫blog?記者在blog上會寫什麼?朱教授於2007年10月至11月,抽樣訪問八位新聞工作者 blogger,並研究他們於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總共921篇blog文。而這八位blogger的身份是保密的,沒有公開。

研 究發現,8位香港記者blogger於過去18個月的921篇文章當中,接近一半的文章是提及個人日常生活;有16%的文章是提及自己的工作,通常是抱怨 自己的工作;有14%是提及社會時事;討論傳媒行業的文章則只有6%。當中提及日常生活的,通常會提及自己的興趣、日常生活、和抒發情感。值得留意的是其 中有五位被訪者都有提及健康問題,例如做了整天都沒能吃飯,經常胃痛等等,反映新聞工作者的健康問題值得令人關注。令興趣方面,新聞工作者普遍興趣為看電 影、看書、和聽音樂,興趣較為文藝性。

此外,記者博客也喜歡透露新聞背後的故事,研究顯示,他們會提及採訪花絮,例如有什麼東西好吃等 等;此外,他們亦喜歡在blog上寫對被訪者的欣賞之情,想和被訪者建立私人關係,但部份新聞blogger則會在blog上批評被訪者。而在社會時事問 題上面,雖然八位blogger來自不同背景的傳媒機構,但他們的意見都偏向反建制和親民主。

而記者blogger在保護自己上面,就顯 得有點「不合格」。雖然有4位被訪者使用假名寫blog,但由於他們大都會張貼自己生活和工作照片,亦會提及自己任職的傳媒機構及訪問工作,所以如果有心 去研究blog文,便會知道這些blogger任職於那家新聞機構。朱教授表示,8位被訪blogger之中,只有1位使用假名的blogger是難以辨 認自己的身份。

雖然如此,但被訪記者普遍認為,他們建立網誌是想建立一個跟行家及朋友分享自己所見所聞的私人空間,亦認為寫blog是私人活動;但由於網絡的公眾性,他們也會避免談及一些任職公司的禁忌。不過,每家公司的禁忌有所不同,朱教授也表示行內人亦很易估出他們在那家公司工作。

總體而言,blog可讓記者發揮的地方,讓記者通過抒發情感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包括對新聞行業的熱情。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網誌可讓記者放下專業守則。在自己私人網誌裡,不必遵守中立、客觀、和不偏不倚的專業原則。












某個下午在車裡,萌起一個想法,正確來說應該是早幾年的夢想,一個年長後覺得越來越難達到的夢想:出書。

寫書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既可為了寫書虛構一個題目,幻想出虛擬的人事物,亦可把長期在專欄上刊載的文章集結成書,更可以將自己的閱歷幻化成故事,使它形成一個有故事的結晶品。

年少時以為寫書是件簡單的事,只要有滿腔的熱血就可做到。長大後漸發覺不是這一回事。自己有什麼本事能夠寫出讓別人掏腰包購買的作品? 就算自己非常欽佩的人,都說自己沒有本事寫書,更何況自己。

為什麼覺得寫書難?

廣闊的知識和閱歷不但重要,優美的文筆更要讓人覺得,閱讀這些文字是一件非常賞心悅目的事。即使撇開這些所有不談,最不能少的先決條件其實應該是題材,既要吸引眼球,又要引起共鳴。反正,全部都是自己所欠缺的。

雖然不能寫書,至少還能寫文章。弄文潑墨我不曉,隨筆小敘倒可以。趁著未澆熄的滿腔熱血,將它傾瀉在這裡,這4年半來的職業生涯就是我最佳的題材。


將“這本書”獻給所有人,希望喜歡和對新聞工作有興趣的你,看了不會將好印象轉為壞印象;或者對這一行完全沒有興趣的你,不要對我偶爾憤世嫉俗的牢騷,而對新聞工作存在偏見。


##菜鳥